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合作发展的五个路径 谭建光
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的协同发展,既是引起国家重视和支持的行动,也是吸引广大志愿者关心和参与的行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繁荣的战略背景下,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积极担当、奉献有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就接触香港、澳门的社工机构、志愿组织,21世纪初期与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澳门义务工作者协会交流频繁;同时与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市的志愿组织长期交往、合作紧密。为此,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中,我们根据合作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思考,提出“五个协同”的发展路径,提供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志愿组织参考借鉴。
01理念共享:创造美好生活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合作共创的前提,就是志愿服务的理念共享。过去很长时间,粤港澳之间的组织合作、项目合作较多,但是在理念共享方面滞后,总是认为“境内境外”“一国两制”不太好倡导理念共享。然而,恰恰是这些方面的障碍或者滞后,导致组织合作、项目合作的基础并不稳固,容易由于内心的分歧,出现渐行渐远的状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我们应该以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作为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指引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繁荣。从全面小康到美好生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民众,也非常认同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既是一种物质生活改善的需求,也是一种精神富裕、内心充实的需求。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就要以“美好生活”作为粤港澳共同的服务理念,包括内地开展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以及香港开展的社区关爱队志愿服务,还有澳门开展的街坊友善志愿服务,都是美好生活理念指引下的特色发展,值得相互借鉴、共同创新。例如,近期香港与广州南沙区正在寻求“银龄美好”的养老合作项目,即在香港特区政府的鼓励支持和补贴下,老年人选择回到内地的南沙区参与社区养老,享受自然生态和良好空气,健康益寿。与此同时,积极开展“银龄行动”志愿服务,激励年轻老人当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关爱和服务,从而获得公益积分,为将来的养老生活提供优惠待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的要求,就是鼓励发掘人民群众追求品质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更多需求,提供关爱和扶助,促进民生改善。粤港澳三地的民众都有更多更丰富的生活需求,期望获得共同富裕和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些,就是党领导下开展志愿服务的宗旨理念,也是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要牢记、要践行的。因此,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的联动合作,就要倡导和推广党提出的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目标,从而获得共同的理念追求,激发共同的动力,实现更好的服务效果。
02组织共建:从联盟到团队
近年来,我参加过很多次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会议,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公益慈善联盟、志愿服务联盟,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过后无声无息。经过多次发现,这些联盟有三种情况:一是为了粤港澳论坛宣传传播影响力而成立的,缺乏合作发展的基础。二是具有合作意愿的组织建立联盟,但是缺乏凝聚力和持续发展动力。三是建立初期有联盟发展的规划,但是由于太松散而职责不清,难以维系。调查研究发现,不论是在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还是在香港、澳门地区,具体实施开展志愿服务,具有持续发展机制的是公益机构、志愿组织。为此,必须寻找到确实有愿景、有能力的机构进行结对,才能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的协同发展。最近在广州市南沙区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交流活动,除了举行合作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之外,还有香港社研中心、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分别与广州市南沙区百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穗港(南沙)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将为港籍青年在南沙创业发展、志愿实践、社区融合提供平台与支持,香港社研与南沙百民将在行业交流与培训、项目合作与研发、资源共享与合作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并为穗港(南沙)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后期的共建共营先行先试;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将与南沙百民将通过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南沙区百民社工中心自成立以来,立足南沙区、协同粤港澳,引进和探索丰富多样的方式,在服务社区农村群众、促进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香港社研、香港义发局与南沙百民合作,就能够将粤港澳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协同发展落地,探索出丰富多样、富有实效的路径方法。这种机构合作、团队合作的具体形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03阵地共用:丰富合作基地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志愿服务阵地与资源情况看,各有优势、各有特色。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市的志愿驿站、社区志愿站、各类特色志愿服务基地等琳琅满目、纷纭多样,不仅仅提供本地志愿组织开展活动,而且可以提供粤港澳合作开展志愿服务。香港、澳门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义工提供的阵地,社区街坊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义工服务提供的阵地也是丰富多样,可以提供粤港澳志愿服务的交流活动。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各地的阵地分散,缺乏整体资源的布局介绍,以及交流使用的指引。为此,要联合粤港澳三地志愿服务组织做好整理和推介。一是整理三地志愿服务阵地信息,提供网络信息共享。即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将志愿驿站、社区志愿中心、专业志愿基地等资源的简介、功能、联系方式、使用说明等汇总起来,提供粤港澳志愿者便捷浏览和了解,选择交流和使用。香港、澳门两地将街坊会所、家综场所的志愿服务阵地展示介绍,既提供粤港澳各地浏览学习,也提供交流活动。二是整理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阵地共享和功能发挥的指引,编写出遵循各地法规政策要求,适应各地志愿组织特点和民众生活需求,发挥志愿服务特色和作用的科学指导,便于不同地区的志愿组织参考使用。三是推动粤港澳各地区志愿服务阵地的开放交流,进一步打破制度壁垒,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建立志愿服务阵地交流活动的新机制,促进更加频繁的互动、更加密切的联系,让阵地发挥更大更好的价值。四是联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网络阵地。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粤港澳公信力强的志愿组织联合起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阵地资源、项目资源、组织资源汇聚起来、展示出来,便于大家了解和共享。目前,各个地区都有种类不同的阵地、基地,最重要的是联动起来、使用起来、活跃起来、共享起来,发挥“1+1>2”的积极作用。
04项目共创:从活动到品牌
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志愿服务项目合作发展的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广州、深圳、佛山等地都从香港、澳门了解和学习志愿服务项目运行的方式方法,从而在“学雷锋、做好事”的基础上,将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延伸和深化,诞生出邻里友善、关爱互助的项目。进入21世纪,香港、澳门志愿者则在参与广州、深圳等国际赛会、专项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和借鉴大型项目的实施经验。尤其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吸引大量香港、澳门的志愿者参与服务,从而对于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有新的认识。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联手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具有良好的基础,可以取得成效。一是诞生在广州,升格成为全国性志愿服务赛会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项目展示平台。粤港澳三地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都踊跃参加大赛,将优秀项目提供展示和竞赛,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同时,广东省“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也邀请香港、澳门参加,促进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之间的志愿服务项目主动沟通交流,共享服务经验。最近,广东各地区都关注香港社区“关爱队”的志愿服务,对于政府支持下聚集社会资源、帮助特殊群体、促进社区和谐、共享发展成果等做法非常欣赏,吸收借鉴。与此同时,暨南大学“声海”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和鼓励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志愿者深入了解内地乡村振兴、社区发展的情况,以国际的视野整理提升,面向世界各国传播,产生良好的反响。广东医科大学的“国旗飘扬——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计划”等志愿服务项目,引起香港、澳门大中小学的关注,吸引不少学校交流合作。这些粤港澳之间项目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有利于志愿服务项目的充实丰富、品牌提升。三是培育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联动发展的品牌项目。在推进粤港澳志愿服务组织联动、阵地共建的基础上,逐渐选择一些大湾区共同创新创造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联合培育和发展。这是下一步项目品牌建设的重点,即不仅仅是各地突出自己的品牌项目,而是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合作起来,共同打造一些有规模、有内涵、有影响的品牌项目,作为实施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成果,面向世界展示、产生国际影响。志愿服务的项目合作、项目共建,是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最关键的要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创造成果。
05模式共强:引领时代潮流
从粤港澳大湾区“9+2”的城市志愿服务发展看,各有特色、各有创新,也形成一个个值得关注的模式。一方面,要鼓励“9+2”城市继续发挥特色、不断探索,具有新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要将大湾区不同模式、不同机制的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共同性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在国际国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9+2”各个城市的志愿服务特色看:香港的志愿服务发展较早,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较为紧密,在社区生活支持和特殊人群帮扶方面开展较多的服务。尤其是将大众参与志愿服务,与推动专业志愿服务发展相结合,取得较大的成效。因此,香港形成了政府支持、社团活跃、志愿者踊跃、社区普遍覆盖的志愿服务模式。澳门的志愿服务既重视民生发展,也重视民俗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志愿服务进行“多地区合作、多组织合作、多项目合作”,取得可喜的成效,让澳门地区的志愿服务获得发展繁荣。广州志愿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率先探索和转型,特别是在创新志愿服务项目,营造时尚志愿服务文化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志愿服务具有开创性和先行性,从成立第一个依法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到建设第一个党委政府主导的“志愿者之城”,为全国作出示范,在国际影响力大。佛山志愿服务具有民间基础,伴随率先推动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也兴起民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并且打造“志愿工匠”的特色品牌。东莞志愿服务富有活力,品牌涌现,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发挥积极的作用。惠州志愿服务具有文化融合的特色,也成为文明进步的亮点。江门志愿服务发挥侨乡优势,在融合中西特色与发挥区域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城乡全面发展。中山志愿服务发展早、创新多,特别是志愿服务队伍的活跃与志愿服务项目的丰富,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肇庆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逐渐深入人心、影响广泛。如今,既要将各城市志愿服务的特色亮点,模式机制发掘出来、总结出来;也要在各具特色、各有活力的基础上,创造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的整体模式。具体包括价值引领与中西融合、专业引领与大众参与、创新引领与民俗传承、规模发展与灵活多样等等,从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的新活力、新能量、新魅力、新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此,粤港澳志愿服务的协同发展,也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提出“五个协同”的路径,提供广大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考借鉴、交流分享。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10月——),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END 来源:社志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