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9|回复: 0

谭建光: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有信心

369

主题

0

回帖

118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84
发表于 2024-7-14 17:56: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对人民有感情  对事业有信心
与广大志愿者谈谈《摆脱贫困》一书的启迪

谭建光

最近,我到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的“数字小镇”,给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讲授志愿服务课程,同时到长乐区的两个社区考察志愿服务发展状况。这一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又涌现出《摆脱贫困》一书的很多精辟论述、精彩观点。应该是七八年前,我在书店购买了习近平同志著的《摆脱贫困》书籍,曾经阅读几遍,但是体会不够深刻。这几年,我陆陆续续到福建省的福州市、厦门市、三明市、宁德市、龙岩市等授课辅导,也深入乡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对于书中的一些分析、一些论述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尤其是去年到宁德市调查辅导的时候,重新阅读《摆脱贫困》,特别有感受,感觉对于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也非常有启迪。为此,我很想写一篇读后感,但是忙忙碌碌就没有写成。这次从福州讲课和调查回来之后,我再次阅读本书,感受更加深刻,就想着撰写一篇与广大志愿者交流分享的体会文章。《摆脱贫困》对我们在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指导意义,但是我想集中结合志愿服务的发展,谈谈阅读体会与思考。




摆脱思维的“贫困”,激发创造的动力01

说起“摆脱贫困”,很多人立刻就想到物质的贫乏、生活的贫穷。但是,习近平同志思考更加深入,认为首先要正视意识、思路的“贫困”,才能够解决物质、生活的“贫困”。本书的《跋》中写道,“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P216)这一点对我们的启发特别大。在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不论是帮助老旧小区的人群,还是帮助山区农村的群众,都在进行关爱帮扶的同时,要进行“扶志”和“扶智”。让服务对象获得关爱温暖的同时,也获得激励和支持,开启人生的新发展、新希望。习近平同志多年来深入贫困地区考察,与贫困村、贫困户交流的时候,充分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与问题。同时,也勉励贫困村、贫困户的群众振奋精神、勤奋努力,共同战胜困难、共同战胜贫困。这样,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在广大群众的参与下,才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共富。志愿者在学习领会《摆脱贫困》一书精神的时候,就是要在关心帮助特殊群体、困难人群时,也善于引导他们改变意识、思路的“贫困”,探寻一己之力、力所能及做的事情,为自己生活的改善作出努力,为身边环境的改善作出努力。我记得是2019年在海南省美兰区调查的时候,看到有一支“田教授”志愿服务队。据了解最初就是一群脱贫户,在受到党和政府关心,农科人员辅导,志愿者帮助之后,逐渐改善生产生活状况,实现脱贫的目标。于是,他们自发组成了“田教授”志愿服务队,去帮助有需要、有困难的村民,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向脱贫之路。这些“田教授”非常自豪,说起话来很开朗、很自信,让我们领略到做志愿者的真正价值。我们看到,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不少特殊人群,包括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残疾人士、困境人士等,都在获得关心、获得温暖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力量促进改善,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扎实练好“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02

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志愿者的“基本功”也是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干部的基本功》这篇文章中分析,“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群众需要领导,没有领导,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提高,也不能持久。”(P14)习近平同志在这里谈到的两个方面,对于志愿者都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作为志愿者,要想更好地奉献社会,要想更好地帮助群众,就不能停留在“看信息”“看材料”,而是要真正走到社区里面、真正走到乡村中去,与群众促膝谈心、亲切交流,这样才能够了解到群众切实的需求,也了解到群众生活的真实状况,探寻到关心帮助群众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群众也需要党员干部的引导,群众也需要志愿者的带动,而不能是“一盘散沙”的状态。不论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还是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或者是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都是需要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深入乡村社区、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够掀起参与服务、共创美好的热潮。我们在贵州省龙里县调查的时候发现,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深入山区农村,面向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宣传发动,并且有党员农户先做起来,志愿者家庭先做起来,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作出奉献。如在洗马镇平坡村,村民最初互相观望、不愿参与。这时候,不论是驻村干部,还是大学生志愿者就带头干,帮助村民改善环境、创造美丽。久而久之,村民也积极参与进来。我去调查的时候,观摩一个村民志愿参与建起来的“文明亭”。在考察的时候,有一位非常普通的村民,跟在我后面,嘀嘀咕咕说一些话。我听不太懂,镇委书记解释说,这位村民是想向我表明,哪一个柱子是他参与锯的,哪一块木板是他参与刨的,非常自豪,非常有荣誉感。我们结合阅读《摆脱贫困》中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发动群众的篇章,有特别深刻的体会。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在联系群众的时候真正了解社会民生,真正传递党的关怀帮助;同时也通过联系群众实现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激励群众、动员群众的目的,吸引广大群众一起参加志愿服务,一起建设幸福美好生活。

坚韧服务“滴水穿石”,终有期望的变化03

我们很多人都见过“滴水穿石”的情景,这是大大小小的山间小溪能够看到的景象。然而,很少有人向习近平同志那样反复观察、认真琢磨,从中悟出非常有启迪价值的道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说道,“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赴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P57)习近平同志在当知青插队的时候就观察“滴水穿石”的景象,后来在各地工作也留意观察,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也多次提到这种现象。我们长期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的发展,长期辅导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也就越来越深刻地领会“滴水穿石”的重要启示。在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志愿者往往很有热情,想法很多,也急于出成绩、见效果。但是,不论是关爱助人的服务,还是改善民生的服务,或者是生态环保的服务,都不是一朝一夕就立马见效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韧的努力才能够一点一滴作出成效。“水滴石穿”既是各项工作的要求,也是志愿服务的要求。不久前我到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调查辅导,深入荒漠化草原,来到“治沙好人”志愿者赛罕大哥的蒙古包,听他讲述30多年在生产生活之余坚持防沙治沙的故事。他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沙障”,我最初印象不深。交流之后,赛罕大哥带着我们去看他一米一米、一亩一亩坚持治理出成效的300多亩草原。其中,深入沙漠里面,车行不方便,我们一脚深一脚浅地往前走,终于到了“沙障”所在地。原来,治沙不能是简单的种草,因为沙尘暴的时候会成片成片吹动沙海,往内陆收缩,扩大荒漠化的面积。为此,赛罕大哥等治沙志愿者就要在“沙墙”即缺口的位置堆上牛粪,进行固定、阻挡风沙。这样,上面种植的小草才会一点点生长起来,成为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草原。眼前这个沙障,就是赛罕大哥一车一车,拉了150多车牛粪堆起来的,现在上面长了嫩绿的小草,具有草原的雏形了。几十年来,赛罕大哥从一个人带动十几名志愿者骨干,再带动300多牧民加入治沙志愿服务的行列,为“三北地区”改造沙漠化环境作出贡献。这是非常典型的“滴水穿石”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的案例。志愿服务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求“一日之功”,而是要适应社会需要,长期坚韧努力,用关爱和帮助,让社会一点一滴改善和进步,让人民生活逐渐美好和幸福。

敢于“弱鸟先飞”,就能创造服务品牌04

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类型多样,有些志愿者才艺多样、专业能力强,有些志愿者能力较弱、才艺不多;有些志愿组织人才济济、能量很大,有些志愿组织普通志愿者多、资源也有限。那么,是不是能力很强的志愿组织才有作为、有贡献;能力弱的志愿组织就难有作为、作用有限呢?其实,我们在很多地方调查辅导的时候,都听到一些志愿者骨干、志愿组织负责人说“能力弱”“作用小”等问题。我们要正式困难与问题,但是也要充分发挥潜力,不断探索努力,寻找到每一个志愿组织作出贡献、作出成效的途径。习近平同志在《弱鸟如何先飞》一文中说道,“我们闽东的条件不如别的地方;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讲软功夫。软功夫是贫困地区这只‘弱鸟’借以飞洋过海的高超艺术。”(P5)因为,习近平同志是从厦门市工作之后,再到宁德地区担任主要领导的。厦门市是经济特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居于福建省前列,而宁德地区当时是连片贫困区,交通极不发达、工商业基础不弱,农业和渔业都处于小农经济状态,低水平徘徊发展。因此,有不少同志,包括一些地方领导同志也认为宁德不如其他地区,属于“弱鸟”,希望不大。这时候,习近平同志通过调查研究,吸收基层干部群众的智慧之后,就提出了“弱鸟先飞”的观点,带领宁德人民不畏艰难、艰辛奋斗,逐渐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我们在志愿服务的调查中,也看到很多“弱鸟先飞”的案例,对大家很有启发。如贵州省的社会经济条件,既不如沿海地区,也不如内陆地区,原来属于山区农村多、少数民族多、贫困地区多的省份。但是,在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贵州省志愿组织恰恰利用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志愿者前来开展“西部计划”“支教团”服务的优势,以青年志愿者的先进知识、新颖观念,带动山区农村的文明发展,也激发乡村振兴的极大动力。如开办乡村振兴“青年夜校”,为山区农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普及汉语交流、普及农科知识、普及卫生知识以及进行政策措施传播等等。因为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在山里,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写名字等,很难在市场交易中获得受益,也很难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青年志愿者就从教会山区群众用普通话“说名字”、用汉字“写名字”开始,逐渐传授方方面面的知识。记得贵州省青年志愿组织负责人带我到第一个开办乡村振兴“青年夜校”的村子进行调查,看到当地老年妇女接受记者采访说的话,“感谢青年夜校,感谢志愿者,我终于会写名字了。”这些村民群众从学普通话、学写名字开始,逐渐掌握对外交往、市场交易的技能,将种植的土特产卖出去,将生活用品买回来,真正享受现代化的美好生活。这就是志愿服务领域“弱鸟先飞”的典型案例,踏踏实实从提高山区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素质开始,为生产生活发展、共享美好生活作出贡献。通过这些创新和探索,让贵州省的志愿服务发展较快、成效明显,逐渐在全国影响较大、引起关注。

经常“四下基层”,才能更好创新服务05

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很多地方看到习近平同志到县、镇、村调查的印迹,也有很多习近平同志与基层干部、山区群众交流的记录。《领导者的修养》一文中介绍,“1988年底,在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改进领导作风。后来,这个提法具体化为‘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P43)因此,“下基层”成为宁德地区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值得我们广大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学习借鉴。我在宁德开展志愿服务调查的时候,听到当地干部说起一个案例:习近平同志刚刚到宁德地区,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的时候。有一个乡镇书记在下面嘀嘀咕咕讲话“开小会”。行署专员批评他,这位乡镇书记说,“你们开多少会,讲多少话都没有用。像我那个偏远的乡镇,从来就没有大领导去,什么情况你们也不了解。”新上任的地委书记习近平就问,“你们是哪个乡镇,有多远。”乡镇书记回答之后,习近平同志说,“好,等我忙完这一阵子,就到你们乡镇调研。”这位乡镇书记没有当回事,认为领导只是说说而已;其他乡镇书记也以为领导仅仅是应付一下。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习近平同志就带着地区的主要领导前往这个偏远的乡镇调研,开车走一段,换骑自行车走一段,还要下来走一段山路。乡镇里没有像样的会议室开干部大会,就在路边简陋的房子里开会交流沟通、解决问题。这样,真正打动基层干部和乡村群众,激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热情。我在阅读《摆脱贫困》一书的时候,对“四下基层”中的“调查研究下基层”体会最深刻。以前,我做志愿服务授课辅导、调查分析的时候,较多是到大中城市、沿海地区,行程并不辛苦,但是了解也不深入。近年来,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治理与乡村治理志愿服务等发展,我先后到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160多个县区讲课和调查,深入500多个乡村社区交流沟通,真正了解农村、草原、海岛等群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也真正了解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山区农村开展的志愿服务及其价值。2022年,我应邀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博州、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等四个地市州讲课和调查,从北疆一直到南疆,接触的干部群众、志愿者骨干很多,也获得很多启迪。例如,和田地委宣传部的同志专门陪同我参观“王蔚事迹陈列馆”,看完一幅幅历史照片、看完一件件朴素的实物,听讲解员满怀深情介绍王蔚一生“为了水源、为了和田、为了人民”的奋斗事迹,我受到很深的触动、受到很深的教育。王蔚同志是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人。他的一生没有奔赴战场,没有冲锋陷阵;但是他一生扎根边疆、扎根沙海,为老百姓寻找水源、建设水渠;为和田蓄水惠民、建设水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1951年在西北农林学院毕业后,就响应党的号召、响应新中国的召唤,报名到新疆水利系统工作;1958年派到条件非常艰苦的和田地区工作,先后主持设计了24座永久性渠首、58座水库、75座电站、3200多公里防渗渠。王蔚的一生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日日夜夜穿行沙漠、踏遍昆仑山为和田群众引来“幸福水。”参观陈列馆的时候,有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即王蔚同志病逝之前,留下最后一首诗词“人生自古谁无死,奉献精神最可贵;踏遍昆仑四十载,只为团结幸福水。”这是他毕生的写照,也是一个共产党人坚守的承诺。他的精神跨越时空,影响、激励、鼓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这就是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不忘记。我想,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志愿精神的体现,也是值得让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传承和发扬的崇高精神。如果我不是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高山平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了解这么多真实感人的事迹,就不可能感悟中国志愿精神的丰富性。

超越封闭“小视野”,创造发展大机遇06

宁德有个少数民族,就是畲族,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拥护和支持共产党,作出牺牲和贡献。改革开放以后,畲族群众因为居住在深山里,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经济发展慢,生活改善慢。为此,习近平同志在《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一文中说道,“畲族经济囿于区域性狭隘圈子,基本上停留在简单的物物交换,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极为微弱。畲族经济要发展,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走开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P108)这样,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历届宁德地区的党员干部都为畲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想方设法、提供支持;也鼓励畲族人民自主努力、创新创造。如今,这些努力和创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如高速公路集团与宁德地区合作,在林厝服务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善于利用民族特色、乡风习俗作为亮点吸引游客关注、吸引游客参与。他们将整个服务区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沉浸式民族风情(畲族)”主题服务区,让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来自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各地的长途乘客,在服务区下车之后,从进入大门、看见标识,到经过展厅、走进餐饮,都有着浓郁的畲族风情,同时也有浓厚的汉畲团结、民族情深。在高速公路林厝服务区,一下车就看见高高的牌坊,上面有“凤凰到此”几个大字,旁边广场上有非常美丽的凤凰造型。凤凰是畲族的图腾,非常受尊敬和崇拜。广场正中的墙面上醒目展示着习近平总书记于1999年在《一切为了畲族的发展——〈畲族社区研究〉序言》的一段话,“我和畲族是有缘分的……今天,我虽然离开了闽东,但时常还会回忆起畲乡的山山水水,我的心系着畲族人民。”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个爱心助农和志愿服务的团队——“路姐帮帮团”。这是由高速公路公司工作的同志,组织起来在工作职责之外,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帮助山区和海边的群众、帮助畲族和汉族的群众发展致富的团队。我们在乡村振兴产品展示区,看到“路姐帮帮团”的成员正在做助农产品网络直播。“人靓声甜”的路姐倾注热情、认真细致地介绍猴盾村、洋头村畲族群众种植的产品,制作的工艺品等等。既有展示区现场的乘客、游客观看,更多是网络中的人群围观点赞,从而扩大了畲族乡亲产品的销路。我们对这个“路姐帮帮团”的印象非常深刻,据介绍她们还开展“路姐助学”服务、“路姐助老”服务、“路姐”传唱畲族歌曲服务等等。这样,既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推广畲族文化、销售畲族产品;也在服务过程中促进汉族与畲族的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志愿者的支持和帮助,畲族群众真正“走开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并且融入新时代新生活,共享美好与幸福。

善于寻找“闪光点”,时时处处有干劲07

我在阅读《摆脱贫困》一书的时候,经常想起到宁德地区的乡镇、农村调查,文明实践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骨干讲起“闪光点”的事例。当年,习近平同志刚刚到宁德地区,很多干部汇报工作、交流思路,都会强调“贫困”,自然条件差、生产能力低、经济收入少、人民生活差等等。在多次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干部群众的心声之后,习近平在《闽东之光》一文中说道,既要承认贫困,但是不能总是讲贫困。在讲贫困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一定要把握住闽东的闪光之处:畲族文化是一个闪光点;闽东是老区,有长期的斗争经历,也是一个闪光点;闽东人民现在正在抓住机遇,脱贫致富,这又是一个闪光点;闽东的山海交融,风景独特,这也是一个闪光点。”(P23)这种思维的启发和引导非常重要,也是辩证法的精辟运用。在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也是要看到事物一个方面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另一方面。最近,我们到广州市黄埔区港湾一村社区调查,听到有个志愿服务案例,就是“闪光点”的体现。这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黄埔港建设的工人居住的社区,20世纪70年代建成。如今因为年代久远,房屋破旧、街巷狭窄,中青年都搬出去居住了,剩下七老八十的退休员工,带着小孙子、小孙女居住,并且在等待“城市更新”“旧村改造”。这几年等待时期的社区工作难度很大,社区书记和委员们常常要向群众做很多的解释、安抚工作。这时候,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前来关心关爱员工,开展“上楼服务”“敲门服务”。社区干部发现,每次青年志愿者来给老人服务的时候,退休老人们都非常兴奋,拿出几十年前工作的探照灯、扳手、钳子、帽子、红袖章等等,向年轻人讲述那个“火红的年代”奋斗故事。于是,志愿组织与社区党委就策划“红港湾时光隧道”志愿服务项目。一是“红物件”。将退休老人的珍贵老物件借出来,到各个街道、社区的文明实践所站巡展,并且将参观者的反响告诉老人,让他们非常自豪。二是“红墙绘”。青少年将退休老员工讲述的奋斗故事在社区围墙上描绘出来,很有时代穿越感。三是“红抖音”。青年志愿者录制退休员工讲述的故事,唱响的老歌,作出抖音、快速等视频传播开来。四是“红儿歌”。中小学生聆听爷爷奶奶的奋斗故事之后,画图画、写儿歌进行传播推广。这样,老旧小区有了“闪光点”,退休老人有了“自豪感”,就积极配合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在等候“城市更新”的时间里营造和睦友善、共享安宁的生活。我们看到,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不论在平原还是山区,我们都要正视现实、正视困难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善于弘扬“闪光点”,志愿服务才更有活力,志愿服务才更有魅力。

不断增强“凝聚力”,核心引领效益大08

宁德地区的改革开放、脱贫致富,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要激发各种要素的作用。同样,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也要做好党建引领,激励群众参与,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和资源。习近平同志在《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一文中说道,“改革以后,更需要一种凝聚力,把大家、把千百万农民吸引到一起,发展商品经济。千百万农民的团结奋斗共同努力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讲凝聚力,必须讲核心,农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就是农村党组织。”(P159页)重读《摆脱贫困》一书,我对于习近平同志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党建引领,有越来越深的体会。在我长期跟踪调查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中,看到虽然这是群众自发探索,志愿者自主开展的社会服务形式。但是,一旦志愿服务发展壮大,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就非常需要党的引领和推动。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看,2011年启动“志愿者之城”建设,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印发专门文件,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志愿者之城”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全社会志愿服务发展掀起新热潮,也推动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样,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也非常重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在去年和今年两次调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红蚂蚁”志愿服务项目,就是一个为此典型的案例。随着宁波港作为“全球第一大港”的发展,每天数以万计的集卡车进出北仑区,这些集卡车司机需要关爱和服务,也需要受到重视发挥能量。为此,北仑区委宣传部、社会工作部、团区委、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协同开展调查研究,邀请我深入集卡车停车场、货运公司、加油站、党群服务驿站等等考察情况、交流沟通。在一边调查一边思考的过程中,我们策划出“红蚂蚁”志愿服务项目,“红”一方面寓意党建引领,另一方面寓意“红马甲”志愿服务。“蚂蚁”寓意“蚂蚁力量大”“蚂蚁办大事”。因此,在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下,各个志愿者团队关心帮助集卡车司机,解决行车、停车、生活、交往的困难,引导文明行驶和安全行驶;另一方面鼓励集卡车司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互助关爱、文化融入等活动。这样,在党的领导、大家引领下,“红蚂蚁”关爱帮助集卡车志愿服务项目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成为全国文明的品牌。可见,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党建引领是增强凝聚力、促进大发展的关键;同样,在志愿服务、关爱互助中,党建引领也是增强凝聚力、促进大和谐的关键。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要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开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生需求的各项活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常读书、开卷有益。我虽然长期到全国各地讲课、调查,也经常深入乡村山区交流沟通,还要参加各类志愿组织的会议、讨论,确实忙忙碌碌。但是,难得回到家,有时间的时候就翻阅一些书籍,有些书籍还是反反复复看几遍的。如《摆脱贫困》一书,刚刚买回来的时候就浏览一两遍,感觉有启迪、有指导。去年从福建省宁德市调查辅导回来后又通读一遍,这次从福州市长乐区回来后再次拿出来通读。感触越来越多,启迪越来越多,就提笔撰写这篇《读后感》,与广大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分享。我的最深感受,就是“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有信心”,任何工作任务都能够克服困难去做好,任何志愿服务都能够千方百计去做好。希望这篇小小的《读后感》有参考交流作用。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州志愿者--启智成立30周年纪念版 © 2001-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关灯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